
安徽固鎮: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筑牢糧食生產“基石”
http://www.abmslaw.com 來源: 類別:行業資訊-行業動態 更新時間:2022-05-20 閱讀次
“以前,這塊5畝的低洼地只能夠種上一季麥子,去冬今春,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 ,現在可以再種一季玉米,兩季種下來,每畝收2000元不成問題。”湖溝鎮單圩村村民單鳳清看著眼前金燦燦的麥田,樂得合不攏嘴。
單鳳清家的5畝低洼地位于湖溝鎮單圩村高標準農田改造項目區,2021年項目區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,讓昔日的低洼地變成了田成方、渠相通、路相連的高標準農田。2021年度,固鎮縣高標準農田建設,共開挖疏浚渠道885千米,襯砌渠道10.6千米,修建機耕路109.96千米,新建渠系建筑物1966座,營造農田防護林4.2萬株,新建機井992眼,示范推廣優質稻2000畝。改造后,真正達到旱澇保收。
“經過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,有效改善了項目區農業生產條件,提升了農業機械化水平,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,特別是糧食生產能力,讓低產田變成高產田,畝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可以提高100公斤以上。”固鎮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馬開響說,目前固鎮縣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效果好、群眾評價較高。
近年來,固鎮縣大力實施“藏糧于地、藏糧于技”戰略,全面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,著力改善農田灌溉條件,集中連片推進,確保旱澇保收。在實施過程中,該縣根據項目區的地形地貌、灌排體系、土壤特性、林網布局等情況,按照田塊方整化、溝渠標準化、道路網格化、渠道防滲化、作業機械化等進行規劃設計,并與保護生態環境相結合,確保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。截止到2021年底,全縣累計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91.2萬畝,為穩定糧食生產奠定堅實基礎。
建設好高標準農田后,固鎮縣因田制宜,試驗示范多種種植模式,讓其發揮更大的經濟效應。目前,在水資源豐富的項目區,稻漁、稻蝦等綜合種養產業開始“生根開花”,呈現“一田雙收、糧漁共作,稻蝦共生,生態環保”的多贏局面。“魚、蝦與水稻共用一塊田,水稻可以為魚、蝦提供棲息、攝食的生長環境,魚、蝦等又可以為水稻除草、提供有機肥,形成了一個良好的生態循環。”劉集鎮夾河村養殖戶徐家中說。(孟祥明 凌義樂)來源:金臺資訊
單鳳清家的5畝低洼地位于湖溝鎮單圩村高標準農田改造項目區,2021年項目區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,讓昔日的低洼地變成了田成方、渠相通、路相連的高標準農田。2021年度,固鎮縣高標準農田建設,共開挖疏浚渠道885千米,襯砌渠道10.6千米,修建機耕路109.96千米,新建渠系建筑物1966座,營造農田防護林4.2萬株,新建機井992眼,示范推廣優質稻2000畝。改造后,真正達到旱澇保收。
“經過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,有效改善了項目區農業生產條件,提升了農業機械化水平,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,特別是糧食生產能力,讓低產田變成高產田,畝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可以提高100公斤以上。”固鎮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馬開響說,目前固鎮縣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效果好、群眾評價較高。
近年來,固鎮縣大力實施“藏糧于地、藏糧于技”戰略,全面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,著力改善農田灌溉條件,集中連片推進,確保旱澇保收。在實施過程中,該縣根據項目區的地形地貌、灌排體系、土壤特性、林網布局等情況,按照田塊方整化、溝渠標準化、道路網格化、渠道防滲化、作業機械化等進行規劃設計,并與保護生態環境相結合,確保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。截止到2021年底,全縣累計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91.2萬畝,為穩定糧食生產奠定堅實基礎。
建設好高標準農田后,固鎮縣因田制宜,試驗示范多種種植模式,讓其發揮更大的經濟效應。目前,在水資源豐富的項目區,稻漁、稻蝦等綜合種養產業開始“生根開花”,呈現“一田雙收、糧漁共作,稻蝦共生,生態環保”的多贏局面。“魚、蝦與水稻共用一塊田,水稻可以為魚、蝦提供棲息、攝食的生長環境,魚、蝦等又可以為水稻除草、提供有機肥,形成了一個良好的生態循環。”劉集鎮夾河村養殖戶徐家中說。(孟祥明 凌義樂)來源:金臺資訊
【中國土壤儀器網】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。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,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,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。

最新儀器

推薦儀器
- 型號 : TPY-16A
- 型號 : TPY-8A
- 型號 : NL-GPRS-1
- 型號 : TZS-ECW-G